润祥鉴赏:中国历代画马欣赏 15(清代篇)
2014-03-11 15:25:53
中国清代绘画,在当时政治、经济、思想、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,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。卷轴画延续元、明以来的趋势,文人画风靡,山水画勃兴,水墨写意画法盛行。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。在题材内容、思想情趣、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,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。宫廷绘画在康熙、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,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。清代在画马方面有较大发展,形成了中国画马史上第三次高潮,出现了众多的画马名家。
石涛,晚清著名山水画家,偶作马图,不同凡响。石涛画马,师法李公麟、赵孟頫,善以精圆线条勾画马体。
石涛《人马图》:纸本、设色,现藏江苏无锡市博物馆。此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幅石涛画马之作。图中展现
一人牵马的图景,背景以山石和树木衬托。清逸的线条勾勒出一幅自然风貌,高雅脱俗,意境深邃。人物线条采用唐代游丝描,设色清丽,有唐代遗风。
清代:石涛《骏马图》四幅 综观石涛一生绘画作品中,无论是寻丈巨制,还是尺页小品,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,观之令人难以忘怀。
清 任熏《饲马图》轴 纸本设色 65.6×40.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本幅作者自识:“乙酉(1885年)春仲,阜长任熏写于恰受轩。”钤白文印“任熏”。
图画两位古装马夫在喂马,取“一角式”构图,留半面空白。人物造型受陈洪绶变形画风的影响,突出人物躯干,衣纹用线条排叠出。以勾线画马后,复用水墨渲染出阴阳向背,水墨渗化自如,这是没骨画马的先声,后世任颐弃其勾线,强化纵笔成型,始作没骨。
清 万岚《卧马图》轴 纸本淡设色 105×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本幅署款:"碧萝仙馆袖石作",钤印:"袖石书画"。
是图取一树一马的传统构图,画枯柳垂枝和坡石间的卧状瘦马。树石有清中叶“扬州八怪”笔法简劲、用墨淋漓的特色,尤其是卧马怪异的造型和顿挫有致的简笔把金农、罗聘的画马风格延传下来。卧马的形态异常生动,目光凄楚,与画家画瘦马的意趣相合。
徐方,字允平,号铁山,又号亦舟,江苏常熟人。少时舆顾文渊及王翚同画山水,后翚从王鉴、王时敏游,得见宋、元名迹,学问日进。方自度不能过之,辽语文渊曰:“同能不如独胜。”文渊去而画竹,方去而画马。两人果臻绝诣。
清 徐方《出征图轴》 绢本设色 117.5 ×90.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久居深宫的徐方以文人画风表现这种隐逸类的题材,不能不说他心存山林之志。马队呈“之”字形曲折行进,表现了山道的奇险无穷,位于下端的主要人物和侍从皆处理成正面像,使主体突出。画风取工致精巧的工笔画法,树石均用青绿法,设色浓重华贵,一派皇家气息。
张穆 字尔启,又字穆之,自号铁桥、铁桥道人,学都称张山人、二桥山人等,尝自署“罗浮”。广东东莞茶山乡人,一度流寓南京。在清代画坛上,以擅画马闻名,并能画鹰和兰、竹,偶写山水。
清 张穆《马图》轴 纸本淡设色 135×56.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本幅有作者题:“己未(1679年)夏六月……罗浮朽民张穆,时年七十有三。”钤印:“张穆私印”、“穆之”。
是图画枯木壮马,沿袭了传统的竖式构图方法。马匹的表现手法全承李公麟衣钵,致力于用线条表现出马的各种质感,并以淡墨染出斑纹,隐显出马肋,意态清俊爽朗。马体敦厚结实,具有蒙古良种的外形特点,可见画家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高度统一,能揭示出不同马种的外形特征。枯木用细碎的小笔勾写出,突出主干,略去枝节,扭曲的累累树结昭示了悠悠岁月,暗述了画家的思古之幽情。
清 张穆·《奚官牧马图轴》 绢本设色 110.5×57.8cm
本幅左下方有作者名款:“丙申(1656年)夏六月作于东溪,罗浮张穆。”钤印:“张穆”、“铁桥”。
是图画一明人装束的奚官在遛马,马系华南的矮种马,属张穆工笔一路的画法。细笔勾勒后,施以淡墨和淡色,仍保留了文人画家的审美趣味。构图空旷,为人马画所罕见。此图系张穆的壮年之作,进入晚年后,渐渐由工变写。
清 张穆 《枯树骏马图》其枯树枝干劲挺,直冲云天,下立一马,双目圆睁,后左蹄微抬起,有跃跃欲试的感清张穆枯树骏马图觉,画面具有萧杀的气氛,而骏马犹如战士,整装待发,时刻准备冲锋陷阵,这才是骏马的精神。清人沈德潜“张铁桥画马”诗云:“高士写神骏,生龙在眼前。壮心驰塞上,绝足占鹰先。战斗神俱出,调良性亦传。何时真买得,便与蹑云烟?”可谓真实写照。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说张穆“尝自名马曰铜龙,曰鸡冠赤,与之久习,得其饮食喜怒之精神与夫筋骨所在,故每下笔如生”。
清 周璕 《观马图轴》 绢本设色 110×1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,本幅有周璕名款:“嵩山周璕”,下钤私印两方。
周璕的人马画程序化鲜明,多为一树一人一马,人马造型虎虎有生气,特别是人物的举止犹如武功在身。线条柔细却力健有余,墨笔渲染繁复无穷而仍显明净,毫无脏腻之弊。人、马、树的组合延续了元人的手法,表现技巧近承张穆的工整画风。
清 高其佩《双骏图》轴 绢本淡设色 185×131.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
本幅有作者长题,署名款“高其佩指头画”。另有宝亲王题,年款“甲寅(1734年)秋七月”,钤清乾隆、嘉庆玺5方。
本幅是高其佩的指画精品,系其临终之作。画两匹无拘无束的骏马在尽性滚尘、蹭痒,极为生动。其手法粗放豪爽,画风朴拙野悍。构图自然且得体,似不经意却胜过苦心经营。高其佩的人马画风与唐代韩干、北宋李公麟没有直接的艺术联系,开文人画马之新风。惜孤掌难鸣,传人中未见再有指画人马的高手。
清 佚名·《清人出猎图轴》 绢本设色 176.8×105.7cm是图无作者款印。画清朝宫廷组织的例行的出猎活动。以画风为据,此图当出自宫廷画家之手。画中数骑纵身跃出丛林去追杀野兽,构图高阔,人物线条笔笔中锋,收笔锋利,人、马姿态强劲有力,力健有余。
石涛,晚清著名山水画家,偶作马图,不同凡响。石涛画马,师法李公麟、赵孟頫,善以精圆线条勾画马体。
石涛《人马图》:纸本、设色,现藏江苏无锡市博物馆。此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幅石涛画马之作。图中展现
一人牵马的图景,背景以山石和树木衬托。清逸的线条勾勒出一幅自然风貌,高雅脱俗,意境深邃。人物线条采用唐代游丝描,设色清丽,有唐代遗风。
清代:石涛《骏马图》四幅 综观石涛一生绘画作品中,无论是寻丈巨制,还是尺页小品,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,观之令人难以忘怀。
清 任熏《饲马图》轴 纸本设色 65.6×40.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本幅作者自识:“乙酉(1885年)春仲,阜长任熏写于恰受轩。”钤白文印“任熏”。
图画两位古装马夫在喂马,取“一角式”构图,留半面空白。人物造型受陈洪绶变形画风的影响,突出人物躯干,衣纹用线条排叠出。以勾线画马后,复用水墨渲染出阴阳向背,水墨渗化自如,这是没骨画马的先声,后世任颐弃其勾线,强化纵笔成型,始作没骨。
清 万岚《卧马图》轴 纸本淡设色 105×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本幅署款:"碧萝仙馆袖石作",钤印:"袖石书画"。
是图取一树一马的传统构图,画枯柳垂枝和坡石间的卧状瘦马。树石有清中叶“扬州八怪”笔法简劲、用墨淋漓的特色,尤其是卧马怪异的造型和顿挫有致的简笔把金农、罗聘的画马风格延传下来。卧马的形态异常生动,目光凄楚,与画家画瘦马的意趣相合。
徐方,字允平,号铁山,又号亦舟,江苏常熟人。少时舆顾文渊及王翚同画山水,后翚从王鉴、王时敏游,得见宋、元名迹,学问日进。方自度不能过之,辽语文渊曰:“同能不如独胜。”文渊去而画竹,方去而画马。两人果臻绝诣。
清 徐方《出征图轴》 绢本设色 117.5 ×90.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久居深宫的徐方以文人画风表现这种隐逸类的题材,不能不说他心存山林之志。马队呈“之”字形曲折行进,表现了山道的奇险无穷,位于下端的主要人物和侍从皆处理成正面像,使主体突出。画风取工致精巧的工笔画法,树石均用青绿法,设色浓重华贵,一派皇家气息。
张穆 字尔启,又字穆之,自号铁桥、铁桥道人,学都称张山人、二桥山人等,尝自署“罗浮”。广东东莞茶山乡人,一度流寓南京。在清代画坛上,以擅画马闻名,并能画鹰和兰、竹,偶写山水。
清 张穆《马图》轴 纸本淡设色 135×56.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本幅有作者题:“己未(1679年)夏六月……罗浮朽民张穆,时年七十有三。”钤印:“张穆私印”、“穆之”。
是图画枯木壮马,沿袭了传统的竖式构图方法。马匹的表现手法全承李公麟衣钵,致力于用线条表现出马的各种质感,并以淡墨染出斑纹,隐显出马肋,意态清俊爽朗。马体敦厚结实,具有蒙古良种的外形特点,可见画家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高度统一,能揭示出不同马种的外形特征。枯木用细碎的小笔勾写出,突出主干,略去枝节,扭曲的累累树结昭示了悠悠岁月,暗述了画家的思古之幽情。
清 张穆·《奚官牧马图轴》 绢本设色 110.5×57.8cm
本幅左下方有作者名款:“丙申(1656年)夏六月作于东溪,罗浮张穆。”钤印:“张穆”、“铁桥”。
是图画一明人装束的奚官在遛马,马系华南的矮种马,属张穆工笔一路的画法。细笔勾勒后,施以淡墨和淡色,仍保留了文人画家的审美趣味。构图空旷,为人马画所罕见。此图系张穆的壮年之作,进入晚年后,渐渐由工变写。
清 张穆 《枯树骏马图》其枯树枝干劲挺,直冲云天,下立一马,双目圆睁,后左蹄微抬起,有跃跃欲试的感清张穆枯树骏马图觉,画面具有萧杀的气氛,而骏马犹如战士,整装待发,时刻准备冲锋陷阵,这才是骏马的精神。清人沈德潜“张铁桥画马”诗云:“高士写神骏,生龙在眼前。壮心驰塞上,绝足占鹰先。战斗神俱出,调良性亦传。何时真买得,便与蹑云烟?”可谓真实写照。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说张穆“尝自名马曰铜龙,曰鸡冠赤,与之久习,得其饮食喜怒之精神与夫筋骨所在,故每下笔如生”。
清 周璕 《观马图轴》 绢本设色 110×1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,本幅有周璕名款:“嵩山周璕”,下钤私印两方。
周璕的人马画程序化鲜明,多为一树一人一马,人马造型虎虎有生气,特别是人物的举止犹如武功在身。线条柔细却力健有余,墨笔渲染繁复无穷而仍显明净,毫无脏腻之弊。人、马、树的组合延续了元人的手法,表现技巧近承张穆的工整画风。
清 高其佩《双骏图》轴 绢本淡设色 185×131.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
本幅有作者长题,署名款“高其佩指头画”。另有宝亲王题,年款“甲寅(1734年)秋七月”,钤清乾隆、嘉庆玺5方。
本幅是高其佩的指画精品,系其临终之作。画两匹无拘无束的骏马在尽性滚尘、蹭痒,极为生动。其手法粗放豪爽,画风朴拙野悍。构图自然且得体,似不经意却胜过苦心经营。高其佩的人马画风与唐代韩干、北宋李公麟没有直接的艺术联系,开文人画马之新风。惜孤掌难鸣,传人中未见再有指画人马的高手。
清 佚名·《清人出猎图轴》 绢本设色 176.8×105.7cm是图无作者款印。画清朝宫廷组织的例行的出猎活动。以画风为据,此图当出自宫廷画家之手。画中数骑纵身跃出丛林去追杀野兽,构图高阔,人物线条笔笔中锋,收笔锋利,人、马姿态强劲有力,力健有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