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兜底动态 >

润祥鉴赏:中国历代画马欣赏 7 (元代篇)

2014-02-12 12:24:02   
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,请点击左上角的“原网页”进入原始网页查看
收藏  分享到:
查看原图
      元代是中国画马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期。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是赵孟頫、任仁发、赵雍、任子昭、刘贯道、钱选、张渥等人。这个时代出现了几位杰出的画马专家,除了赵氏父子外,还有任仁发、任贤才、任伯温等任氏家族画家,以及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画流。
   
     任仁发
(1254-1327),元代水利专家、画家。书学李北海,画学李公麟。字子明,一字子垚,号月山,松江(今属上海市)人。宋咸淳三年(1267)举人,入元官都水庸田副使。究心水利,学擅专门。以浙东道宣慰副使致仕,筑来青楼、揽辉阁于青龙江上终老焉。工书法,学李邕。长绘画,工人物、花鸟,尤善画马。尝奉旨画渥洼天马图其熙春天马二图,仁宗诏藏秘监。工力足与赵孟頫相敌。故宫绘画馆藏有画马数幅,俱极精。著水利议答。卒年七十四。
      传世作品有:至元十七年(1280)作《出圉图》卷,《二马图》卷,《张果见明皇图》卷,藏故宫博物院;《春水凫鹥图》轴,藏上海博物馆;《饮中八仙图》、《贡马图》、《横琴高士图》、《秋林诗友图》藏台北故宫博物院;《神骏图》、《三骏图》、《九马图》在美国;《饲马图》在英国;《文会图》、《牵马图》等在日本。著有《浙西水利议答录》十卷。 

      元 任仁发 人马图卷   绢本,设色,29.2cm x 136.8cm。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。
任仁发是画家、水利家,晚年在青龙江上筑来青阁、来辉阁专心作画。自称“画马法学韩干”,当时的评论家认为,他的马作可以和赵孟頫相匹敌,有“用笔逼龙眠,法备而神完”之誉(龙眠即宋李公麟)。前人画马惟以刻意追求马的体态为最高准则,而任仁发却将人的意识融在马的体内,以马为自己的艺术语言直抒胸臆,增加了马画的内涵。“二马图”采用对比的方法绘出,从造型上、从神态上、从敷色上都极具巧思。
 
      元代:任仁发《二马图》绢本,设色。纵28.8厘米,横142.7厘米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 
元代画家任仁发的《二马图》,以肥瘦不同的两匹马,隐喻贪官和清官,是具有明确讽刺内容的绘画作品,寓意深刻。
画后,画家写了一段一百四十多字的大段题记,对肥瘦二马作了一番议论。稍后笔锋一转,点明了此画的用意:“世之士大夫,廉滥不同,而肥瘠系焉。能瘠一身而肥一国,不失其为廉;苟肥一己而瘠万民,岂不贻污滥之耻欤!按图索骥,得不愧于心乎?” 
       画家是借这两匹马对当时官场的种种腐败和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批评。将肥马比作为官不正的贪官,他们吸食民脂民膏,故而肥壮;又将瘦马比为廉洁奉公的清官,因为忙于政务而累得皮毛剥落,骨瘦如柴。
       画中有一个细节,肥马的马首挽着笼头,但是缰绳却松开了,拖在地上;而瘦马不但有笼头,缰绳还套在马颈上。一匹没有约束的脱缰之马,失去了控制,就会无法无天,鱼肉百姓而肥己。而有约束的拴着缰绳的马,有了管束才能尽心尽力、克勤克俭。这是画家对吏治的看法,可谓用心良苦。
画卷的拖尾,有元代鉴藏家柯九思等人的题跋,将任仁发与元代最著名的书画家赵孟頫相提并论。画卷上,还钤有乾隆、嘉庆等清代皇帝的多枚鉴赏印章。
 
      元 任仁发 出圉图  绢本设色,纵34厘米 横201厘米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
       本幅卷尾有作者名款和年款:“至元庚辰(1280年)春望三日,作出圉图于可诗堂。月山任子明记。”钤印“任子明氏”、“月山道人”。“可诗堂”系任仁发的书斋。此系任仁发的早年之作,任氏时年27岁。引首陆勉篆书“出圉图”。
   任仁发《五王醉归图》,设色纸本,手卷,35.5x212.5厘米。钤印:任氏子明、月山道人、眉道人、陈继儒印。
      克里斯蒂(香港)拍卖会香港佳士得2009年10月29日举行的中国近现代画专场拍卖会上,估价500万至600万港元任仁发的《五王醉归图》最终以4658万港元成交。
        五王,临淄王李隆基(即后来的唐玄宗,公元712-756年在位)、宋王李成器、申王李成礼,岐王李范、薛王李业。唐玄宗少时与四位兄弟感情十分和睦,经常相从宴饮,斗鸡击球,或出外打猎,或到别墅游赏。后来他以非长子身份即位,为防范兄弟干政,依群臣的建议,将四位兄弟任命为地方官,分散每年入朝的时间,终至引来岐王谋叛的意图。

    元任仁发神骏图  绢本,设色,纵28厘米,横175.1厘米。
      元代的绘画尚古之风非常兴盛,不仅体现在钱选、赵孟頫等典型的文入画家身上,也体现在任仁发的身上。他擅长画人物、花鸟,尤精于画马。他的绘画继承了唐宋以来重视写实的优良传统,又有新的发展创造。其画中的人物全着唐人装束,人马均用游丝描法,用笔工细圆劲,设色古雅纯净,意态生动自然。一般他的画不画背景,较多地保留了唐人的遗风。古人评其画马可与唐代曹霸、韩斡比高低,且“笔意独得”。
        再看人物的塑造,形象饱满,情态生动;衣纹线条流畅,染色明净;着浅衣者鞋为深色,着深衣者鞋为浅色,这种色彩互补互衬的处理,体现出画家精心的设计。这是—幅表现宫廷良马、圉官的画面,虽体现了李公麟的绘画风格,但无论从用笔、赋色,还是隐藏在笔墨背后极力追求写实的意念上,都显示出画家力求精细过人的状物技巧。此画上钤有“乾隆御览之宝”、“嘉庆御览之宝”、“石渠宝笈”等藏印,大概为清宫散失之物。

      任贤佐(约1287-1358后),元代画家,字子良,号九峰道人,松江青浦(今属上海)人,任仁发第三子。1327年父卒,由荫累官台州判官,曾与王逢有书信往来,1348年台州方国珍等农民起义军起,贤佐远行归吴(今江苏苏州),后被降为南陵(今江苏常州市)尹,终老于吴地,寿约在七八十岁间。擅画人物,尤长画马,继承父风。

      元 任贤佐 《三骏图 绢本,设色,纵32.2厘米,横188.7厘米,至正二年(1342)作。现藏故宫博物院。
      描绘域外民族向宫廷进贡名马之场景,卷尾自识:“至正壬午季秋,叔,九峰道人作此图拜进。”“叔”字为家中排行第三之谓,“九峰”位于上海松江西北,古称“凤、陆、佘、神、薛、机、横、天马、昆”九峰,为当地全真教信徒活动中心,贤佐信道教号“九峰道人”始见于此卷,因此卷无作者印记,似为进贡画之习作。

      刘贯道(约1258-1336年),元代画家。字仲贤,中山(今河北定州)人。家贫性聪慧,自学成才。曾任御衣局使。擅道释、人物、山水、花竹、鸟兽,道释、人物师承晋、唐,笔法工细,色彩浓丽,形象真实生动;山水学郭熙,花鸟遍师历代诸家。其画笔法凝练,坚实有力,造型准确,生动传神。

     元代:刘贯道《元世祖出猎图》。 绢本设色,纵182.9、横104.1厘米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
此图绘元世祖于深秋初冬之时率随从出猎时的情景。画面上,荒漠广袤无垠,远处沙丘起伏,载物的驼队正缓缓而行。近处元世祖忽必烈及随从们勒马暂驻。元世祖外穿银鼠裘衣,内着金云龙纹朱袍,乘一匹黑马,侧身向后张望。旁为一衣着华丽的妇人,或为皇后。随从诸人勒马环绕周围,有架鹰的,有携猎豹的。一少年正侧身挽弓欲向空中的飞禽劲射,众人的目光大都被这一举动吸引,注视着是否能弓響禽落。图中人物用鐵线描,线条细劲流畅,设色浓丽。人物刻画得生动自然,如世祖的雍容、挽弓少年的专注都画得很传神。图中马匹亦各具姿态,体现出作者对此类生活的稔熟,观察之精细和深厚的功力。此图不仅是一幅优秀的人物鞍马画作品,亦是研究元代前期人物肖像画的重要资料。共绘马十余匹,结构鲜明,透视准确,线条变化较大,较好地反映出了马的品种特征。图左下署“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刘贯道恭画”,按至元十七年即公元1280年,为刘贯道補入御衣局的第二年。近年有学者人此图缺乏质朴豪纵的气息,可能系由元中后期宫廷画家所追画的。《故宫书画录》卷五著录。
 
     元代:佚名《饮马图》。该图所作一马于水中俯首畅饮,低垂的头颈与躯干形成一钝角,给呆板的造型增添了变化。马体的形态雄壮结实,显示出该马正值壮年,在表现上采用自描画法,淡墨渲染出马的体积,惟在四肢关节及口鼻、后臀三五点处施以重墨活跃了气氛。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在表现后臀时用线非常讲究,线路从左臀部起经右臀沿股骨至右后肢关节处一笔完成,且虚实俱在,较好地表现了马体的质感。此图虽佚名,但其艺术水平在元代可列为上品。
  佚名的《饮马图》册页(绢本墨笔,纵26、横27厘米,辽宁省博物馆藏)原题签书作“韩干清溪饮马”,实为仿元代赵孟頫白描类的人马画风格,可知赵孟頫家族白描人马画风的影响力(图十一)。作者画一圉夫与马同池,圉夫十分怜爱地目视渴马。饮马和浴马类题材一样,都是表现人马之间相依为命的情感。人马线条柔和圆熟,收笔细劲。马体膘肥,形从韩干出。人马的眼睛非正即侧,缺乏形体的透视观念,系古代多数人马画家的通病。旧传北宋郝澄的《人马图》页也是绘于赵孟頫之后的文人画(图十二),画中优雅的文人意蕴油然而生,此类画风和《饮马图》册页一样无不受到赵孟頫《调良图》册页的影响。

     元 钱选 《杨贵妃上马图 卷,纸本,设色,纵29.5厘米,横117厘米。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。
元代绘画的复古之风早在元初“吴兴八俊”之一钱选的作品中已经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了,这包括人物服饰、构图特点、设色及取材等几个方面。此卷绘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。玄宗骑照夜白,侧面望着贵妃,贵妃旁有两侍女协助。图中共绘十四人,皆着唐装,人物身形饱满,姿态、动作各不相同,形象刻画细微、生动。衣纹线描工整,连绵转折,顿挫有力,皆为游丝描。敷色虽艳丽而又雅洁清润,画人物不着背景,也是受唐代绘画的影响所致。

相关图集